5.1 技术路线
1)电介质空间电荷测量系统的建立
电声脉冲法(pulsed electro-acoustic method,PEA)空间电荷测量技术首先是由日本Tatsuo Taka-da等人在1983年提出,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库仑力定律,当在试样上施加脉宽很窄的脉冲电压,试样中的空间电荷在窄脉冲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压力波脉冲,压力波脉冲的压力剖面和试样中空间电荷的体密度分布相关,由在另一侧电极附近的压电传感器接收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从而获得空间电荷分布信息。
该原理基于一维洛伦兹力定律,为了简化理论做以下四种假设:
电介质中的空间电荷仅是在厚度方向变化,为一维分布,采用一维声学传播模型。
每个电荷层中产生的声波形状与施加的脉冲电场相同。
声波的每个频率分量都以相同速度穿过电介质,并在传播过程中振幅不减小。
线性叠加原理可以运用在两个和多个声波互相作用。
简化后的PEA脉冲电声测量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PEA法测量原理图
考虑有一个含有空间电荷ρ(x)厚度为d的圆盘形试样。一个持续时间为
,且上升下降时间较短的外部脉冲电场Ep(t)被施加到插入AB电极之间的圆盘试样上,并且使λk处的电荷ρ(x)的小切片Δλ上产生一个扰动力
,产生声波
,声波穿过样品和电极B向传感器传播,声波的传播被认为是纵向的,横向平面被认为是无限大的。在传感器处,由
组成的声波p(t)被转化为电信号v(t),计算机将这一电信号进行采集,并进行解调以及Labview软件后处理,处理后的波形即是试样中的空间电荷分布。
本项目所使用的PEA脉冲电声法测量空间电荷的系统包括高压直流发生器、PEA电极系统、示波器、纳秒脉冲源(10 ns和20 ns)和计算机。在进行测量时,将试样放在上下电极之间,将半导电薄片放置在阳极用于声阻抗匹配,硅油也用作匹配油以减少样品和电极之间边界的反射。旋转高压直流发生器旋钮由低至高调节至所需电压,同时,使用纳米脉冲源施加高压脉冲,产生扰动力从而形成声波,声波向电极传播,传播穿过下电极后,传感器在接收声信号的同时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器传至示波器采集,经过计算机Labview软件采集,保存后以供进行下一步波形恢复等后处理。
2)高压互感器绝缘纸空间电荷测量试验方案
本项目拟采用的绝缘油为卡拉玛依25#矿物油,绝缘纸试样为成品绝缘牛皮纸,单层厚度为0.17 mm。在试验前,需要对油纸试样进行严格的预处理,拟采用的预处理过程如下。
绝缘纸预处理:将绝缘纸裁剪为直径50 mm的圆形,然后置于105°C真空环境下干燥24h;
变压器油预处理:选用孔径为0.2μm的滤膜对变压器油进行抽滤,除去变压器油中的水分和杂质后,放入80℃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48h,干燥结束后将真空干燥箱温度降至室温,真空状态下自然冷却平衡24h,测量油中微水含量,确保绝缘油的含水量低于5mg/L,达到GB/T7595—2017的要求。
真空浸油处理:将步骤(1)中处理好的绝缘纸放入步骤(2)中处理好的变压器油中,保证绝缘纸完全浸没在变压器油中,放置在80°C真空环境下脱气、浸渍24h。
样品保存:浸渍完成后,将油纸绝缘样品置于干燥环境中密封保存,以便取用。
若研究双层/多层油浸绝缘纸介质空间/界面电荷特性的影响,对新油浸绝缘纸在直流/工频电压下的空间电荷特性进行测试时,试验采用片状层压方式对多层油浸绝缘纸进行空间电荷测量,如图3所示。半导电层材料为聚乙烯醇加入炭黑压制而成,厚度约为0.1mm,起到油纸与铝电极声阻抗匹配的作用。铝电极直径约为20mm。

图3 PEA法测量系统装置连接图
值得说明的是,另外一种试样安置方式为油纸紧贴上部电极,油隙形成于下部电极位置。然而,由声波在非均一声阻抗介质中传播规律可知,声波由油纸向油隙传播时,油纸中产生的声波传播至下部电极传感器时难以被检测。因此,此试样安置方式不合理。
3)交直流复合电压击穿平台
为了研究不同电压参数、累积时间、振动频率等参数下高压互感器绝缘纸空间电荷累积对绝缘纸沿面闪络或击穿的影响规律,本研究还极化设计油纸绝缘在不同形式电压下的击穿试验。根据高压互感器承受的电压类型,试验电压选择为纯交流、纯直流、交直流1∶1复合电压3种形式。图4-6为交直流击穿系统示意图,其中R1、R2为保护电阻,C1为隔直电容,RH、CH为阻容分压器高压臂电阻、电容,RL、CL为阻容分压器低压臂电阻、电容。

图4交直流空间击穿系统示意图
对油纸绝缘试样进行击穿试验时,参照GB/T1408.1—2016和GB/T1408.2—2016,输出电压从0kV开始,采用连续升压法,交/直流击穿试验以1kV/s的升压速率升压至击穿,记录下最大击穿电压值;进行交直流1∶1复合击穿试验时,交流和直流电压同时以500V/s的升压速率同步升压至样品击穿,记录下交流和直流在击穿时电压的最大值。击穿试验在30°C环境下进行。考虑到击穿试验的分散性和随机性,每组试样进行多次试验,从中选取15次试验数据进行Weibull数据处理分析。
4)基于高压互感器绝缘纸电荷输运机制及微观损伤特性研究
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油纸绝缘材料的一维/二维仿真模型,从微观角度对高压互感器油纸绝缘材料中的空间电荷进行模拟,并计算电场分布。从而研究绝缘纸在电荷累积损伤下微观结构与电气性能演化规律。COMSOL中模型建立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物理场之间的的耦合作用,对空间电荷特性进行分析往往基于试验,很少有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各个物理过程以及结构对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做出分析。首先基于COMSOL中的一维仿真模型,分别分析不同物理过程和结构如何影响高压互感器油纸绝缘材料中的空间电荷分布,包括电极处的注入抽出,输运过程中的入陷脱陷、迁移以及复合过程,其次,在一维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二维平板模型,研究不同电压、温度梯度和极性反转等复杂工况下空间电荷累积和电场畸变的影响规律,弥补一些难以实现的试验条件对此方向研究的限制。
5.2 拟解决的问题
高压互感器交直流复合场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发展过程及机理不清楚,尤其是空间电荷对沿面放电的产生机理及发展过程的影响不明朗,本项目开展高压互感器交直流复合场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发展过程及机理研究,揭示不同交直流电压比例、谐波叠加复合场及空间电荷对油纸绝缘交界面沿面放电的产生机理、发展过程的影响。
5.3 预期成果
(1)探明多种极端工况下高压互感器绝缘纸板电荷累积与分布特性及其对高压互感器绝缘纸板沿面闪络或击穿的影响规律;
(2)完成《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中的电荷累积与分布特性及其对油纸绝缘电气强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研究报告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