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实践路径的探索——以水利类高校为例

申报人:余润禾 申报日期:2024-04-25

基本情况

2024
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实践路径的探索——以水利类高校为例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红旅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学生自主选题
一年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重要论述指引下,治水思路随着治水矛盾的变化而发生了重大变化,水利行业也在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指引,形成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新时代水利精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水利事业未来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指引。本项目通过前期调研,提出了“传承、传播、发扬”的“三位一体”的水利类高校学生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实践路径对策,以期通过搭建以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实践平台,打造“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创新型模式,让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精神内核深入人心。
邓睿老师: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专项课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意见领袖的培育机制研究(参与)

邓睿老师在基层岗位深耕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文明、网络思政等,指导项目多次获得各级奖项,对本项目的理论基础有独到见解,同时,邓老师参与易班平台的运营,能够为本项目提供关键的平台支持,能够带领本项目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工作,指导学生完成调查问卷、形成调研报告,在论文写作方面提供指导。蒋万缕老师在一线工作多年,思政相关经验扎实,能为项目组成员提供相关活动开展所需设施的支持,能带领本项目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等工作。

校级自筹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余润禾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22 项目统筹、实践中介平台的运营
孙硕擎 商学院 财务管理 2022 商业分析、财务收支
赵赫阳 地理与遥感学院 遥感科学与技术 2022 志愿活动统筹、平台运营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邓睿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蒋万缕 地理与遥感学院

立项依据

一、   研究概述

(一)   研究背景

水,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利关系国计民生。不同历史时期,针对国家宏观需求和面临的水问题,党领导制定正确的治水战略策略,其共同点都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在中华民族悠久治水史中,孕育了大禹精神、都江堰精神、红旗渠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优秀治水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重要论述指引下,治水思路随着治水矛盾的变化而发生了重大变化,水利行业也在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指引,形成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新时代水利精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水利事业未来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指引。

本项目在前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文献调查、统计调查等方法,对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进行了全面客观地调查和研究,了解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现状,反思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不足及制约因素等,提出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实践路径,计划通过搭建以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实践平台,打造“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创新型模式,以期依托水利类高校进一步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

(二)   研究思路

本项目前期以“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为主题,循以下的具体思路进行研究: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理论依据、建设意义(文献研究)——调查分析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问卷调查)——以河海大学为例,开展的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实践路径(实地调研)。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本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通过搜集、鉴别、整理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查阅文献资料中,有关新时代水利精神形成及内涵研究的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但对与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路径研究,介绍学校经验做法较多,并且多以新时代水利精神本身为主体,缺少对一个切入点深入和长期的跟踪研究,缺少新时代水利精神如何融入水利类高校。

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共设计问题18个,其中13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1道填空题,内容涵盖:水利类高校学生对水利精神了解建设现状,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实施路径等,本次问卷的发放形式采用移动互联网发放连接形式,问卷面向河海大学,包含本科、研究生各年级在校生。共收到有效问卷497份。

3.      实地调研法

本项目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组建若干实践团,依托学校特色,结合专业特长,赴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利基础设施,以国家水网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调研切入点,前往湖北三峡水利枢纽、河南小浪底水利枢纽、浙江新安江水电站、浙江浙东引水工程、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等从实地参观、专题座谈、校友访谈到志愿宣讲,在实地调研中感悟总书记治水兴水重要论述,调研新时代水利精神弘扬成效,增强项目组自身对新时代水利精神的深刻认识。

一、   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生成逻辑及价值意蕴

(一)   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生成逻辑

水利行业精神由来已久。在中华民族悠久治水史中,孕育了大禹精神、都江堰精神、红旗渠精神、九八抗洪精神、三峡精神、南水北调精神等优秀治水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尤其是1998年,在总结“98洪水”经验教训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送给即将上任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六个字:“献身、负责、求实”。1999 年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决定将此作为水利行业在长期治水实践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2019 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正式确定“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新时代水利精神是水利行业精神在新时代这一特殊历史方位的全新阐述。

“忠诚、干净、担当”是对新时代水利精神在做人层面的倡导,“忠诚”是水利人的政治品格,倡导水利人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水利事业,胸怀天下、情系民生的政治品质;“干净”是水利人的道德底线,倡导水利人追求至清的品质,保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形象;“担当”是水利人的职责所系,倡导立足本职岗位,履职尽责,攻坚克难的精神品质。

“科学、求实、创新”是新时代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科学”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本质特征,倡导水利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用科学精神指导工作,尊重规律,不断提高水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求实”是水利事业发展的作风要求,倡导水利工作求水利实际之真、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创新”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倡导水利工作开拓进取,全面推进理念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

(二)   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价值意蕴

1.      我国水利事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撑

精神是“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新时代水利精神是水利行业乃至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长期文化的积淀和未来走向的脉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洞察我国国情水情,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指导治水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新时代,水利工作面临新形势,承担新任务。从大禹精神、红旗渠精神到南水北调精神,再到新时代水利精神,党的新时代伟大使命呼唤新时代水利精神。

2.      高校培养适应水利事业发展的水利人才的需要

水利类高校又是培育和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重要平台。通过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创新人才培养,发挥高校职能,引领行业和地方发展,扩大水文化辐射力,是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价值体现。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过程,实则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育人过程,是坚持以育人育德为目标导向,以新时代水利精神为内核,借助水利学科特色渗透完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实现形式。实现这个教育过程,不仅能够激发水利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而且还能优化水利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更能营造水利人才培养的精神文化氛围,培养一流的水利人才。

三、   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调研现状及分析

问卷调查共设计问题18个,其中13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1道填空题,内容涵盖:水利类高校学生对水利精神了解建设现状,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实施路径等,本次问卷的发放形式采用移动互联网发放连接形式,问卷面向河海大学,包含本科、研究生各年级在校生。共收到有效问卷497份。

(一)   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现状

大学生对新时代水利精神的认同,是指大学生对党百年治水伟业及水利行业的认识,并在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显现出独特的“行业”特征。新时代水利精神育人成效取决于大学生内心对新时代水利精神认同度的高低。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15.69%的同学非常了解中国重大水利设施,57.34%的同学比较了解中国重大水利设施,26.96%的同学不了解中国重大水利设施(如图1);就新时代水利精神而言,43%的同学听说过,27%的同学没有听说过新时代水利精神(如图2);48%的同学表示在校园内听到过同学或老师对“新时代水利精神”的讨论,52%的同学表示在校园内没有听过相关讨论(如图3);23%的同学表示当下青年学生对“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了解现状较好,周围有很多人了解,38%的同学表示当下青年学生对“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了解现状一般,周围有部分人了解,28%的同学表示当下青年学生对“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了解现状较差,周围有很少人了解,11%的同学表示当下青年学生对“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了解现很差,周围基本上没人了解(如图4)。

IMG_256

1

2

IMG_256

IMG_256

 

                3

4

 

(二)高校学生对于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态度

根据调查显示,26%的学生赞同新时代水利精神只是一种行业精神,没必要弘扬,61%的学生不赞同这一说法,13%的学生没有态度。(如图5);78%的同学认为制约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因素是社会大众对新时代水利精神不了解,66%的同学认为是校内外活动关联度较低,39%的同学认为是水利类高校、老师及学生的不重视,47%的同学认为是课程教学内容相关度较低,46%的同学认为宣传手段落后,40%的同学认为校园文化设施不到位,32%的同学认为科研成果少且实效性不强(如图6)。新时代水利精神在大学生心中的分量。

IMG_256

5

 

IMG_256

6

(三)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实施路径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78%的同学认为在学校的课程中有且包含很多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相关内容,66%的同学认为在学校的课程中有但包含很少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相关内容,39%的同学认为在学校的课程中没有包含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相关内容(如图7);30%的同学所在的高校经常开展有关新时代水利精神的校园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40%的同学所在的高校偶尔开展有关新时代水利精神的校园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30%的同学所在的高校没有开展有关新时代水利精神的校园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如图8),总体看,一半以上的同学对所在高校开展的新时代水利精神育人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十分肯定,这为后续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弘扬提振士气,但还有30%的同学对现状不太满意,还需要高校和育人主体加以反思。关于水利类高校通过何种途径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50.91%的同学更希望通过校园活动,53.52%的同学希望通过社团活动,46.68%的同学希望通过思政课堂教学,54.53%的同学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53.92%的同学希望通过网络媒体宣传,48.29%的同学希望校园文化建设,29.38%的同学希望通过党团活动,27.57%的同学希望通过自主学习(如图9),大学希望多种途径了解水利精神,创新性的宣传教育方式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生活中,61.60%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教育了解新时代水利精神,65.79%的同学希望网络媒体的宣传,55.53%的同学希望通过文化影视作品宣传,46.68%的同学希望通过社区宣传,44.47%的同学希望通过专家讲座,30.18%的同学希望通过家庭教育,6.64%的同学希望通过其他方式(如图10);目前校园中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面临的困境,64.59%的同学认为有关“新时代水利精神”的活动很少,58.55%的同学认为课程中对“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很少涉及,63.98%认为学生们对“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积极性不高,44.87%的同学认为学生们对“新时代水利精神”的认同度不高(如图11)。

IMG_256

IMG_256

7

8

IMG_256

IMG_256

9

10

IMG_256

11

四、   水利类高校学生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实践路径对策

(一)传承:把牢新时代水利类高校学生的教育诉求。

1.  整合已有资源,拓宽新媒体宣传渠道

新时代高校学生的主阵地在网络,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就要走向网络,在网络空间活动中提升新时代水利精神认知度。在前阶段准备过程中,本项目依托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发布Vlog十余篇,汇编校友访谈录十余篇,科普短视频数篇,把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落实在网络实践中,方便同学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让手机媒体成为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重要载体,将新时代水利精神以极富感染力与亲和力的方式宣传在大众身边,实现线上线下的同心圆。

2.  注重实地调研,推进实践出真知

  在前期工作中,项目组成员实地走访三峡水电站、新安江水利站、杭州南排工程、浙东引水工程等多个水利行业重点单位,开展包含实地参观、座谈交流、人物访谈等环节的创新性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调研主题以各资源特色点开展,具有针对性,以感悟新时代水利精神为主线,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并将新时代水利精神融入育人工作中,推进新时代水利精神实践活动常态化,形成良好的实践育人机制水利类高校是水利行业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的主要阵地,以“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为主旨的育人实践,是水利类高校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特色素材,新时代水利类高校学生,需要继续立足服务于水利行业发展,通过打造围绕行业认知开展的班级建设、党团建设、学风建设等主题活动,加深与行业交流合作等,引导学生认识行业,服务行业。项目以河海大学学生为例,选取水利行业建设热点智慧水利体系建设,将理想信念教育与专业认知教育相结合,将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完成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统一。借助学校优势与专业特色,牢牢把握学生的阶段性教育重点,以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为内核,实现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针对性育人过程,不仅能够激发水利类高校学生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是营造了水利类高校人才培养的精神文化氛围,为培养一流的水利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传播:搭建社会资源多维实践的教育载体

1.  搭建有效平台,助力学习交流

水利类高校校内资源教育,在新时代水利精神渗透教育的持续性需要行业资源教育提供补充,通过融合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活动,搭建高校、行业单位等社会资源多维协同的实践教育载体,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宽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传播渠道,将新时代水利精神创造性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以统筹安排,让新时代水利精神做到深入人心。本项目计划利用现有资源,依托易班平台,为感兴趣的同学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供同学们在其中分享经验,交流学习心得,将分散的个体聚拢起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2.  合作基层单位,打造实践基地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对水利战略地位的认识,已经由水利是“农业的 命脉”提高到“为社会经济全面服务”,随后提高至“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进而又提高到“关系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直至现在“民生为上,治水为要”, 足见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地重视水利工作。以水利为主等其他基层单位大多先后开展有关水利工程方面的工作,本项目计划利用现有资源,走访更多的基层单位,深入了解并考察相关项目,从中选择部分单位进行深度合作,建设社会实践基地,为后续调研工作赋能。通过亲自观察、亲自了解、亲自实践,在促进了本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其他学生和专业人士提供直接接触的机会,探索水利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促进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供真实场景下的实践机会,为水利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的同时,将新时代水利精神在潜移默化之中传播下去。

(三)发扬:打造“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创新公益形式

1.  夯实实践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作要点》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水利保障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水利力量。感悟乡村振兴成果,体会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本项目将走进乡村,了解乡村过去、今时的水利建设情况,走访乡村居民了解水利建设为乡村带来的变化,统计农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过去缺乏水利建设为乡村发展带来了哪些方面的负面影响,学习乡村水利基础建设路线,体会水利建设怎样一步步带动乡村振兴,发动青年力量,深入调研问题所在,用青年智慧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体悟水利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2.  搭建水利讲堂,弘扬水利精神

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要做到知行合一,实现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价值认知到认同到践行的逻辑思路,努力完成由价值环节到实践环节的升华。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研学活动等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将新时代水利精神融入育人工作中,推进新时代水利精神实践活动常态化,形成良好的实践育人机制。项目组织实践团,整合调研学习内容,紧扣基层实际需求,结合专业特长,以社区、学校、新媒体平台等为主场景,开展水利科普知识宣讲志愿活动,录制《数字孪生流域平台:水利工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之旅》《水之子带你走进新安江水电站》等短视频,宣讲实践成果,增加辐射范围,彰显水利人“忠诚、干净、担当”的可贵品质,水利行业“科学、求实、创新”的价值取向,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本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将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和知识面优势,深入基层,搭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水利讲堂,挖掘水利精神,融入专业文化、河海特色,打造具有专业性、先进性、团队个性特色的水利特色品牌讲堂,引导同学们了解、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水利故事与新时代水利精神,传播文化认同,打造高效、便捷、有内容、有深度的水利精神弘扬体系。

3.   深入水利设施,探访一线水利人

践行水利新使命,创造水利新辉煌,迫切需要水利青年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坚定不移地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大力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为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水利现代化步伐提供源源不断的科学理论方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除实地调研外,本项目还寻访工作于基层一线的河海校友,就大学学习、求职就业、升学深造和工作开展等方面与这些水利行业先进工作者热切交流,并将交流中所获所感所悟执笔书写成篇十余,汇编整理《忆往昔河海情,述新时代水利事业建设成效》校友访谈录,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选树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先进典型,使河海学子学有榜样、做有标杆、赶有目标,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在后续的推进中,本项目将总结前期所得,扩大访谈校友覆盖面,从不同角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访谈活动,深入体会新时代水利精神在一线工作者身上的体现,获得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全新诠释。

四、   项目已有及预期成果

(一)   项目已有成果

1.  新媒体作品集

项目前期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录制《数字孪生流域平台:水利工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之旅》《水之子带你走进新安江水电站》等短视频发布于bilibili、抖音等平台,累计获得4000余播放量

2.  媒体报道

1)   中国江苏网:https://jsnews.jschina.com.cn/kjwt/202307/t20230713_3248300.shtml

2)   紫金山新闻:http://m.zjsnews.cn/news/5750088884332289707

3)   河南日报:

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199852783048851456406927

4)   大象新闻:https://share.hntv.tv/news/0/1678359895817015298

5)   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https://mp.weixin.qq.com/s/IVkrVEIClz5VrOYp6EpPwQ

6)   杭州市林业水利局:http://ls.hangzhou.gov.cn/art/2023/7/18/art_1596533_59023447.html

7)   南京河海智慧水利研究院:

https://mp.weixin.qq.com/s/DPKHuhmTAYJsiDBltcyczg

8)   青春计E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eptpP51_ac_ROjn9raVDUg

https://mp.weixin.qq.com/s/-HQeIadTO3wPsJ36diXUAQ

https://mp.weixin.qq.com/s/hrNckyNg0JGry-HnY1m-xA

https://mp.weixin.qq.com/s/PcnqilK5wuvpdVrOMYTnrw

1.  《忆往昔河海情,述新时代水利事业建设成效——校友访谈录》

校友访谈录目录部分

校友访谈录部分内容

2.   相关获奖情况

   河海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关于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实践路径的调研报告》

(二)     项目预期成果

1.   一篇有关水利类高校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实践路径探索的高质量论文

2.   与相关单位共建多个实践基地

一个能为同学们提供交流分享的实践平台
本项目旨在打造公益类项目,不涉及营收等内容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暂无经费预算选项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