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微塑料是一类广受关注的新污染物,大量聚集在河流湖泊等水生环境中,不仅会对水生生物体构成直接威胁,还会通过吸附或释放塑料添加剂等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对生物体乃至人体健康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我国生态环境部在2022年将微塑料列为四大类新污染物之一,并在颁布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中要求予以重点管控。
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过程是评估其环境归趋和生态效应的关键环节,也是掌握其输移通量,实施精准治理的先决条件。不同于常规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均质分布,微塑料更多的是以悬浮态存在,其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行为需要通过胶体理论进行描述,包括聚集、沉降、再悬浮等过程,并在微塑料自身特性,离子强度、pH值和天然有机质等水质因素和微生物、藻类、泥沙等生物/非生物因素作用下不断变化。解析不同因素下微塑料的迁移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课题,但现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缺少具体的量化过程,难以具体推断分析微塑料的垂向迁移轨迹。本研究基于实验模拟和路径追踪,分析不同环境因素作用下典型微塑料在水体中的垂向运动过程,并结合其沉降速度,揭示其垂向运动轨迹。研究结果可为河湖微塑料污染溯源提供科学支持,也对完善新污染物精准治理体系和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项目依托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实验室现有粒子图像测速仪PIV(DANTEC)、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TSI)、多参数水质监测仪EXO2 (美国YSI公司)、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SKALAR San++(Dutch)、野外河流多普勒剖面测速仪ADCP M9 (SonTek/YSI)、浊度仪TSS Portable(HACH)、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 RDI(Teledyne RDI)和自制大型循环水槽、多帧存图象采集处理系统、数字式高速摄影系统和高级数码照相机等。
2、招募学生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数学、力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具备科研热情和爱好。